新浪新闻客户端

过往访谈中的释永信:希望自己能早点退下来

过往访谈中的释永信:希望自己能早点退下来
2025-08-01 17:26 新浪网 作者 蜂鸟
百度 三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

  

  

图源:网络

  作者|寒天、古氘、昭岁

  编辑|李固

  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公告称,同意对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的戒牒予以注销。

  此前一天,少林寺管理处公布,住持释永信涉嫌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等,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作为名刹方丈,同时是寺庙商业化的先行者之一,这些年,围绕释永信的流言和是非从不间断,但他始终以高调的形象示人。

  在其接受过的众多采访中,《新浪蜂鸟》梳理出五个切口,借以看到释永信在访谈中的一面。

  “以商业手段阻止少林寺被商业化”

  自主持少林寺寺院事务以来,释永信一直在商业运作方面下功夫。

  2025-08-01,释永信创办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他为实际控制人,持股80%。少林资管是少林寺商业化运作重要平台,自1999年以来,累计对外投资公司16家,总额近8000万元。

  关于少林寺的商业化问题,释永信曾在多个场合有过解读。2015年,面对《环球人物》他表示:

  “2002年,日本商标事务所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提供了日本国内注册的含有‘少林’‘少林寺’‘少林拳’‘世界少林寺’等商标的报告,一共有272项。他提醒称,你们再不行动,这个世界都快搞不明白谁才是正宗的少林寺和少林文化继承人了。”

  “我起初不太相信,后来有一次出席海外活动,当场被要求提交申请,因为别人已经在当地注册了少林寺商标,我们成了‘冒牌货‘。这对我们触动很大。回来一看,国内也一样,少林寺门口都成了一条商业街,到处是假的‘少林秘方‘和‘少林武僧‘。所以我们决定主动注册。但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寺庙无权注册商标,只有成立一家有限公司,才有资格。‘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此背景下成立了。”

  对于外界批评寺院成立公司太商业化的声音,释永信认为,“作为传承人,如果失去对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气脉就会中断,这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我承担不起。”

  

  

释永信直接控制的企业

  “对我们来说,面对商业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济世度人,而非被商业给‘度‘去了。”

  当少林寺商业化引起关注后,释永信曾透露资金来源和用途。“少林寺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售卖门票,而不是来自信徒的捐赠,少林寺把大约四分之一以上的门票收入投入在慈善公益工作上,其余大部分用来“恢复”修缮少林寺的建筑和文物。”

  但他也表示不会对公众公开账目,“少林寺每年都要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审计。少林寺不是独立的,如果这公开账目,要考虑佛教界以及周边其他许多因素才行。”

  “和尚婚恋犯根本大戒”

  2011年5月,一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嫖娼被抓”的假消息曾在网上疯传。当时,少林寺向登封警方报案。警方经调查,证实嫖娼“确无其事”。

  2011年10月,网传释永信在海外最少有30亿美元存款,在美国、德国都有别墅。他曾经跟某社会名人有染,而且还包养一名北大女学生,并且跟其育有一子,现在母子住在德国。

  此后几年,释永信的坊间传闻不断——2015年,少林寺武僧释延鲁等人就曾实名举报释永信“侵占少林资产、索要财物700余万元、包养情妇并育有私生女”,并拥有双重户籍、多辆豪车。最后的调查结果是“私生女”系收养,索贿无实据。

  对于桃色绯闻,释永信曾直接提到:“关于‘情妇‘‘私生子‘的传闻,我一直不接受媒体采访,就是不想回应。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事,我们心里踏实。至少佛教界和熟悉我们的各级主管部门,对少林寺都很了解和认同。要是按网上那种说法,我们早就出问题了,走不到今天。”

  他曾经多次公开强调,和尚要克服七情六欲,不能和婚姻恋爱沾染关系。

  “人的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没有这种欲望,就没有必要修行受戒。我们佛教界反而要的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这样才具有挑战性。要你依靠自己的定力和修行,来克服这些事情,那样更磨炼你的信仰和毅力。”

  和尚不准有婚姻恋爱关系,否则就犯根本大戒,要离开僧团,没有一点含糊,这是我们的戒律。新中国成立后在佛教界有过一次大讨论,有青年和尚提出可以学日本和尚娶妻生子。一位将近120岁的虚云老和尚气得拍桌子,说僧衣不能脱,必须保持僧衣素食独身,否则佛教就没有意义了。”对《环球人物》杂志,释永信这样说道。

  “金钱是社会的必需品”

  除了少林寺商业化受到关注,释永信本人的财富积累也频频引发热议。

  2006年8月,登封市政府为表彰释永信对当地旅游事业的贡献,曾奖励给他一辆价值100多万元的大众越野车。

  有知情人士指控,释永信曾身披一件价值16万元人民币的金丝云锦袈裟,其佩戴的佛珠亦被指由名贵的小叶紫檀打造,坊间传闻价值达千万元级别。

  2011年3月,释永信使用最新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照片流传出来,他此前也被多次报道乘坐奥迪Q7。

  有外媒称,释永信的个人财富估算高达30亿美元。

  对于这些传言,释永信均予以否认,解释称,“当地政府每年会拿一批大量的资金,对纳税人做一些奖励,少林寺对当地政府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的形象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所以当地政府奖励给少林寺一辆车。这个车有时作为接待用车,没接待的时候我出门也坐坐,这个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汽车、袈裟和苹果手机是有。我平时穿的袈裟和全国其他和尚没什么两样。几年前,别人确实送了我一件云锦袈裟。当时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识了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他们有这种传统技能,就制作了一顶袈裟送给我。他们向媒体披露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工、价值多少。我一次也没穿过,就当信徒送的一件礼品,等少林寺博物馆建成,可以放进去留给少林寺的子孙。至于手机,等现在这部用坏了,我才会换。”

  

  

释永信

  “现在说这个和尚有30亿美元的存款,再过几年谁会相信?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检验吧。”

  不过,他2010年也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采访时承认:“金钱是社会的必需品。用得恰当可以培植福报,比如做慈善事业等。如果不好好利用,则可能招致很多麻烦。因此,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让金钱在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千万不要把拥有无限多的金钱当成一种人生目标。”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我们僧人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而不是像我们国家那些可怕的暴发户那样追逐名牌和奢侈的生活方式。”释永信对媒体说。

  “问心无愧就不怕人说”

  一定程度上,释永信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具争议的寺庙方丈:“少林CEO”“首开先例收受门票”“天价开光”“高价香”……网络争议从未远离这位名刹方丈。

  2015年的举报事件之后,2022年,释永信再陷争议。其控制的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僧人炒房”质疑。

  2024年,一则“释永信之子释正恩接掌衣钵”的传言引起轩然大波。少林寺紧急辟谣并报警,最终造谣者被行政处罚。

  对于流言产生,释永信曾对《东方今报》表示:“只要少林寺做些事,他们就盯着你,给你制造些‘新闻’。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得到回应。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

  “社会上对少林的(负面)看法更多是个人的,昙花一现。大家经常会对佛道教、对和尚道士品头论足。社会大众把少林寺当成自己的少林寺,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我们把这样的想法当成祝愿,而不是‘恶愿’。通过监督,能让我们做得更好,让我们更精进。所以,我要感谢。”

  就相关的批评,释永信大多数时候以沉默应对,或采取淡化影响的态度。

  当记者进一步追问传闻是否是谣言,释永信的回答仍然是“如果这些问题是问题的话,早就是问题了,所以不用细说了。

  主持人李湘曾在节目上问他如何看待将他称为“中国佛教的‘魔’”,释永信一开始以玩笑带过,“那证明他的道高嘛,我的魔自然就大了。”

  “我自己做的事情,心里有数。只要对少林寺寺院负责,对僧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当地政府负责。我就没有必要去担心,也就没有必要去生气。”

  “说得多了,就麻痹了。至少你问心无愧的话,就不怕人说了。”

  “没有必要澄清,遇到这样的事,就让它过去。佛教教义中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我们只往前看。有些事情靠时间和空间来解决,时间和空间不够的话,你现在努力解释也是很累的。”

  “我不希望一直当方丈”

  释永信曾公开表达称:没有经济地位,就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更没有话语权。而和尚,也需要话语权。

  据凤凰周刊报道,一年少林活动的宾客这样描述所见:一年少林寺在新建的禅堂举办活动,按规矩需赤足出入,方丈也不例外。

  活动结束,门外雨下得正密,释永信边和嘉宾交谈边向禅堂外走去,行至门槛前,门外一名保安忙伏下身替释永信穿上鞋子,另一名保安替他撑起雨伞。

  整个过程中,释永信与嘉宾的对话没有中断,他甚至没有低头或旁顾。而后,他准备步下台阶,又一名保安见状忙半蹲上前撩起释永信僧袍的后襟,以免下摆拖在台阶沾上雨水......

  2006年普京到访少林寺,在红地毯上能与之并肩而立的唯有释永信,有媒体报道提到,省领导的座位都得靠后30厘米,一位当地领导试图把座位与释永信并齐,结果被普京的保镖架住,把椅子拉回了原地……

  2025-08-01,释永信曾到访谷歌和苹果,留下一句评价“谷歌如功夫,苹果如禅意。”此后数年,释永信几乎是受邀到访硅谷顶尖公司最多的人。

  当媒体问到社会争议是否因为太过入世时,释永信的回答是:“不是我太入世,是我善于接受新事物。我满世界跑,每年有1/6的时间在国外。很多先进的东西我先接触到,接触了就要用,这样太超前别人就不理解了。”

  “我们出家人看待世间万物讲的是因果,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是因果的表现。我们善于去接受,并视为一种工具,一种方便。我们用出世的眼光来看待入世的事物,自然也就能够以智转境而不被境所转。”

  “其实,人一生的几十年中,不可能天天都那么苦行,天天都那么精进,这样做身体也受不了。所以我们住在寺庙,追求的是平常心、长远心,要学会用一生的时间来修行,用一生的时间来用功。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修行不需要轰轰烈烈,更不能大起大落。”

  释永信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外媒对其兼顾商业就无法做好精神领袖的质疑,他说:“有些外国学者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制度和历史。总中国寺庙中的僧众是个特殊群体,从古至今,也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同时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说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社会上的游戏规则,也要保留自己的精神追求。如果外国学者稍微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现状,对我们的做法自然就会理解。”

  “中国历史上没有以宗教立过国。从汉代以后,以儒家思想治国理政,佛道教起补充作用。中国佛教自食其力,寺庙靠国家赐山林、土地,僧人靠信徒捐献,以及自己的生产劳动,苦心经营,维持传承。禅宗一枝独秀,自己解决了生存、吃饭问题,不依靠外援,从修行上向内求,生活上也自食其力。对比外国,有的国家以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立国,宗教教职人员靠可以宗教税、人头税。而中国佛教人士,除做精神领袖之外,还要打理寺庙僧众的衣食住行。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

  就媒体问到应酬是否会影响“真正的活法”,释永信坦承:“出家人无所谓忙,‘动身,不动心’。在少林寺当方丈很辛苦,每天要坚持领众修持,还要关注少林寺的发展,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所以,我也不希望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希望有好的接班人,自己早点退下来。到那时,我就轻松自在了,能跟其他僧人一样,每天待在禅堂里坐禅,甚至回到山里边去闭关。”

  他表示,当下的生活和出家时想象的生活有差距。“刚出家的时候,就想着过上山林的生活,悠闲自在。出家后一看,佛教面临这么一个时代,一个现状,我就潜心思考怎样传承,怎样振兴,怎样使少林寺发扬光大。我认为这是我作为出家人的责任。”

  “我今生今世能不能够成佛作祖,这且不去讲它,我至少能为佛教界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一种修行,一种功德吧。”他曾对《环球人物》杂志说。

  (本文部分综合自环球人物杂志、凤凰周刊等媒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